一是客户体验。食行生鲜是卖菜的,我们一直关注客户买菜体验的多个维度,如更多的品种选择、菜品新鲜度、更低的价格、配送的准时性等。
王静:185/*2018-* 9097电微
二是收入成本结构的模型。都说生鲜零售难,难在?难就难在通过连接线下资源链接在全国快速落地。我们要敬畏零售,用户体验是靠无数的细节堆起来的。你的收入成本结构模型、效率的提升是无数的细节堆起来的。食行生鲜卖了6年菜,在此过程中,我们琢磨的是用户体验,质量好,能否满足用户的准时性要求,履约成本未来的走向。
好的客户体验与好的收入成本结构模型是生鲜零售业不变的东西,但同时,我们一定要发现,用户体验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是相悖的,在这两者之间,一定要找好平衡点。
当下,我们正不断面临新的竞争局面,变化依然非常大。零售讲的是细节,所有做营销的都会说4P和4C。以4C中的便利性为例,现在经营者对便利性的理解,普遍意义上都是“你的产品和服务贴近消费者”,但对这个便利性的理解,是你站在公司的利益出发点去理解,还是站在顾客的利益上去理解?
我不了解其他品类,就卖菜来讲,一旦菜品进入前置仓,你就必须更快的送出去,否则就会有损耗,但这个“快”,是消费者需要的快,还是公司为了防止烂损而要求的快?
针对“便利性”,我们必须真正的站在消费者的视角下去理解他们对便利性的需求,是要快?还是要准时?水果是即时性消费需求,它需要快,但针对买菜,大部分消费者是家庭性、计划性的消费需求,它的快不是越快越好,它的快有度,在时间的维度里,准时性更重要。
贝索斯说零售业不变的第二点是“快”,他说的这个“快”是针对美国场景环境下理解的,中国的快递业发展显然优于美国,我认为结合中国的买菜场景、品类,很多人对“快”的认知是有偏差的,两小时达、半小时达真是用户需要的?
深挖背后,我发现在当下竞争格局下,我们要回到中国的用户场景下。所有的决策有一个逻辑点,那就是,基于用户的利益出发。你本身的损耗得不到控制,所以拼命加快速度送给用户,这真是对的?这是每个做生鲜零售的人需要深思的。